現在,考特申只買她真正需要的東西。她說:“現在我不再為消遣而買東西了。”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Western University)毅偉商學院(Ivey Business School)的李升桓(Seung Hwan Lee, 音)和瓊?科特(June Cotte)設計了一份“消費者購后后悔量表”(Post-Purchase Consumer Regret Scale),以追蹤購物者后悔的原因。相關原因包括:擔心選擇另一件商品可能會更好;某件商品的重要性或用處發生了變化;感覺自己在做出購買決定時未能充分考慮;懷疑自己花太多時間或精力購買了后來感覺并不值得付出這么多時間或精力的東西。該量表2009年發布于《消費者研究進展》(Advances in Consumer Research)期刊。
一般人認為購物者多是為自己亂花錢而后悔,但研究顯示這種看法并不正確。研究發現,事實上,從長期來看,購物者最后悔的是錯過了買到某件實用的或更便宜的商品所帶來的享受。這項研究是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Columbia Business School)營銷學教授瑞恩?科維茨(Ran Kivetz)和哈佛商學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工商管理學助理教授阿奈特?凱南(Anat Keinan)開展的,研究論文于2008年刊登于《市場營銷研究期刊》(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50歲的邁克爾?法內利(Michael Fanelli)是紐約市的一名建筑項目經理,他還保留著多年前購買的幾條高端品牌艾特羅(Etro)的花褲子。他說,他購物時“會尋找那些能彰顯個人品味的東西,但現在我看到這幾條褲子時心里會嘀咕:‘當時我是怎么想的?’”
法內利的很多襯衫都是帶印花和圖案的,所以很難配這幾條褲子。他偶爾會穿這幾條褲子,但每次穿的時候都會感到不自在。不過,他還是會把這幾條褲子放回衣柜,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它們“質量真的很好”。
俄勒岡州波特蘭(Portland)的泰勒?特沃倫(Tyler Tervooren)應該比所有人都更能規避亂買衣服的風險。28歲的特沃倫創辦了在線指導網站Advanced Riskology,幫助人們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風險(從登山到創業應有盡有)。2010年創業時,他買了一些昂貴的羊毛衫,希望能給業務伙伴留下深刻印象。
其中一件羊毛衫他只穿過一次。他說:“這根本不是我的風格。我穿慣了牛仔褲。”最終,2011年他搬到一個比原先小的地方住時把其中一些羊毛衫捐了,另一些則在一家二手寄賣店賣掉了。
如今,當特沃倫在店里看到想買的東西時,他會等上10天,看看自己的購物欲會不會消失。
觀點 | 更多> |
品牌推薦 | 更多> |
LOOKBOOK | 更多> |